中国足球,追求荣耀与梦想
文︱邱立本
十四亿中国人的土地上,为何难以找到十一个会踢球的人?中国足球的每况愈下,已成了一个令人痛心的社会现象。它不仅被讥讽为“足球病夫”,更在技术层面和士气上双双下滑,毫无拼劲可言。最近的比赛,面对韩国和日本,我们的表现奇差,球员们似乎好整以暇,这样的状态让广大球迷失望透顶。
赛后,归来的球员们被发现在行李上大做文章,带着四五个大箱子,被外界猜测是去采购或血拼。这一行为更是掀起了一片骂声,中国足球在网络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毒骂与调侃。
过去十多年,中国足协的领导层频繁爆出贪腐事件,失去了公众的信任。球员与教练都成为了千夫所指的对象。然而,在骂声中,我们始终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此时,苏超的崛起为中国足球带来了新的启示。它以草根业余足球的方式,掀起了狂潮。这些球员可能球技不及职业选手,但他们的真诚和血性却是无法被质疑的。从外卖小哥到教师、工程师、高中生、厨师等各行各业的人,只要他们热爱足球,并具备一定水平,就会在赛场上奋力拼杀。
这正是中国足球需要转变的时刻。我们应从地方联赛开始,培养地方的认同感,打破足协举国体制的僵化。我们需要以更灵动的姿态投入比赛,让中超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然而,当前中国足球的俱乐部面临着民企撤离、国企主导的局面。这导致俱乐部失去了市场化的开放和绩效考核的动力,赢球输球似乎都变得无所谓。因此,中超现在变得扁扁的,没有力气和底气,任人唾骂,成为了全国人民痛恨的对象。
幸运的是,苏超的热潮意外地创造了地方经济的庞大内需。周边的产品、餐饮、球迷专列等形成了文旅产业链的爆红,让球场内外都充满了惊喜。其他省份也开始效仿苏超模式,希望搭上这班草根快乐足球的列车。
香港也在这股热潮中满怀期待。作为曾经亚洲足球冠军城市,香港有着光荣的足球历史。老一辈香港人还记得当年南华与巴士的足球大战如何轰动全城。如今,新的体育馆落成,现代化的设备为香港足球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
有梦最美,希望相随。从苏超到粤超再到港超,这些都是挽救中超的最新动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国的足球事业寻找新的出路,重拾那份属于我们的荣耀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