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大挑战,中国足球需正视现实。
**中国足球的挫折与反思**
在2026年世界杯的征途上,中国队再次遭遇了沉重的打击。与印度尼西亚的比赛结果,让中国队以更为屈辱的方式,在美加墨世预赛上败下阵来,提前确认了无缘2026年世界杯的命运。这一年的中国男足国字号球队,无一例外地以失败书写了不光彩的历史。若再算上沪上双雄在亚冠的惨败,中超联赛的亚冠席位已经跌至泰超之后,四大败绩如四记重拳,将中国足球再次打回现实。原本以为的2025足球大年,如今却成为中国足球的灾难之年。
在经历了卡塔尔世界杯的失利之后,中国足球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进行了一次大洗牌。尽管国人对于这项运动的复兴抱有憧憬,但现实却一次次给予了沉重的打击。从安东尼奥带领的03国青队差一步进阿根廷,到99国字号历史性地重返亚运会八强,人们似乎看到了中国足球复兴的希望之光。然而,当站在世预赛、亚冠这样的大赛舞台上时,中国足球依然显得力不从心。
国青、国少以及申花、海港等队伍的接连失利,国家队在世预赛中的出局似乎已在预料之中。即便在出征前,球队内部已感受到重重困难,但客观来说,伊万的指导并没有将中国队带入一败涂地的境地。他曾经带给球队连胜印尼、巴林的喜悦,也一度让中国队重燃入围附加赛的希望。然而,四年前本土教练的带队经历几乎都是惨案连连,骂声一片。
如今,再去讨论伊万的战术用人和阵型打法已无太大意义。中国足球的现状更像是一个无法摆脱的恶性循环。各级国字号队伍以及俱乐部的外战如多米诺骨牌般一败再败,中国足球仿佛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年复一年地堕落。我们不禁要问,在经历标志性的河内惨败后,中国足球是否重新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这次失利后,外界将年轻化视为伊万的政绩之一,认为国家队正走在正确的方向上。但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更像是中国足球现状惨淡的一种写照。在对阵印尼的比赛中,当球队上半场一球落后、陷入绝境时,伊万却将力挽狂澜的重任交给了一位几乎没有国际A级赛经验、中超比赛场次不足5场的小将。这种做法极度违背了足球规律,而从这位球员出场后的表现来看,他显然无法承担起世预赛生死战的重任。然而,在中超联赛遍地外援的背景下,伊万在很多位置上几乎无人可用。
不仅仅是这位小将,其他重点栽培的年轻球员虽然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但与经验丰富的老将相比,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目前这支中国队的整体建设存在严重不足。国家队中仅有寥寥数人拥有超过40场国际A级赛经验,还有相当一部分主力球员的国家队出场次数仅为个位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队在比赛中发挥时好时坏、起伏不定。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一支想要冲击世界杯的队伍吗?还是仅仅以世预赛为平台提前练兵的菜鸟之师?
这样的窘境绝非国足一家之过。在后疫情时代,外界曾期待中国足球能换一种活法,中国足协也针对职业联赛和国字号建设进行了很多尝试并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然而事实却证明,所谓的新政并没有将中国足球提升到新的高度,反而制造了许多乱象。例如在伊万的麾下,一些在联赛中无球可踢、成为饮水机看客的球员却能在国家队司职主力。但这只是冰山一角,也是伊万无奈之下大面积拔苗助长的原因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外界对中国超联赛新人辈出感到兴奋。但令人遗憾的是,如今中超联赛的竞技水平已呈现出逐渐下滑的趋势,在亚冠联赛中屡屡惨败已成习惯。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数年中国足球人才的培养建设中,中超联赛所承载的功能将逐渐向青年联赛靠近。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如今在各级国字号全线溃败、国家队再次无缘世界杯之后,中国足球距离国际化前沿舞台越来越远。人们好奇的是,在一声叹息后,中国足球的管理者们还能做些什么?中国足球何时才能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
本文作者王晓瑞发自雅加达体坛加app同步发布相关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