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上评:苏超与村超无需对比。

来源:来看直播

随着“苏超”联赛的火爆出圈,贵州的“村超”联赛也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然而,其中夹杂着一些不怀好意的谣言和虚假信息。

贵州村超联赛在9日郑重发表声明,对于网络上流传的“足协指导搅黄了贵州村超”、“村超被足协叫停了”、“村超没了”等不实消息进行了辟谣。他们表示,这些负面的言论严重误导了公众的认知,伤害了热爱和支持“村超”的球迷网友的感情,对“村超”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尽管“村超”和“苏超”举办地点不同,组织形式各异,但它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特质:都蕴含着民间生长的力量,透着一股蓬勃的“草根”气息。这种特质是它们走红的原因,也是当前中国足球格外需要珍惜的宝贵资源。

在2025年的贵州榕江县城北新区,“村超”足球赛现场激情四溢,观众的热情从球员、赛事到观众无一不展现出对足球的热爱。这样的场景不仅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波足球热潮,还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的文旅事业发展。

从“村超”到“苏超”,这些联赛的发展都展示了中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成果。虽然从专业角度来看,或许还不够完善,但它们的热情与活力为中国的足球事业注入了新的动力。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只有庞大的足球人口基数,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去发现和培养优秀的球员,从而推动联赛的发展,形成更成熟的足球产业。

然而,将“村超”和“苏超”对立起来,甚至通过制造谣言来制造两者之间的竞争,是完全误解了它们的意义。实际上,“村超”和“苏超”从来不应是,也不会是竞争关系。相反,各种“超”的发展应该相互促进,共同激发扩大足球的社会参与,为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探索新的可能。

中国的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怎么可能一“超”起,另一“超”就落了呢?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互鉴中共同成长,才是更理想的局面。事实上,这种局面正在成为现实。比如,在四川,有网友通过问政平台呼吁开展“川超”联赛,得到了四川体育局的积极回应。同时,山东、安徽、辽宁、湖北、陕西等地都有网友呼吁在省内举办城市足球联赛。未来出现群“超”并进的局面,是完全有可能的。

此次“苏超”的爆火,“足协”被误伤,也引发了人们对群众体育和职业体育关系的思考。人们或许应该理解,将群众体育和职业体育对立起来并不利于职业足球的发展。尽管“村超”“苏超”等业余赛事热闹非凡,但它们确实无法解决当前中国足球的关键问题——职业技战术水准的提升。因此,人们不应将过多的期待寄托在业余赛事上,更不应以业余赛事的热度来否定职业足球的规律。

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让业余赛事和职业体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爆火的业余赛事虽然带来了群众基础和办赛经验,但如何将这些资源“反哺”给职业联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足球的现状需要一种开放性思维,允许各种“超”自然生长,给它们充分的发展空间。在实践中提炼出可以被中国足球所借鉴的经验,才是当前最紧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