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超热梗何来?

来源:来看直播

自今年5月以来,江苏超级联赛(“苏超”)的每一轮赛事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无论是线上售票的抢购热潮,还是与网络热梗“散装江苏”相关的玩梗游戏,都显示出这一赛事的火爆程度。

“苏超”的火爆与江苏各地的独特文化息息相关。这种“谁也不服谁”的独特地域文化在球场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形成了诸如“楚汉之争”、“苏州保住了太湖,无锡保住了机场”等有趣的地域性调侃。更有趣的是,地级市下属的县级区域的球迷有时会出现“反水”现象,为其他城市呐喊助威,这无疑为“苏超”增添了更多文化话题。

社会学家陈映芳也在关注这一现象,她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苏超”背后的种种地方情绪和地方认同问题。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的“苏超”现场,她观察到了上下各方对于建构“江苏人”身份认同的意愿,以及与“地方”相关的各种情绪。

江苏内部的地方发展差异和社会认同感在“苏超”中得到了体现。例如连云港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苏北地区的代表,连云港的GDP总量并不理想,但这里的人们对孙中山曾规划过的海港城市梦充满感情。他们认为,由于江苏省政府的忽视,连云港的发展受到了限制。这种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梦想的坚持,形成了一种地方情感和地方情绪。

此外,“市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也在“苏超”中得到了反映。江苏省是中国最早试行市管县体制的省份之一,这一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对地级市和县级市/区的发展带来了影响。观众中出现的县级市/区的球迷为地级市对手呐喊的现象,正是这种体制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体现。

对于市管县体制的利弊,学术界和民间都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这一体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困境,呼吁国家逐步改革市管县体制,重新确立省管县制度。然而,任何制度的改变都需要考虑其结构性的延续和利益方的路径依赖。

总的来说,“苏超”不仅仅是一场足球赛事,更是江苏地方文化、地方情绪和地方认同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江苏各地的独特文化、历史情结和现代国家的发展趋势。这也正是“苏超”现象的现实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