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战术遭国脚抵触,选帅需征询球员意见。
来源:来看直播
当前,中国足球协会正积极推进国家队的教练选拔工作。这一关键决策的背后,不仅是技术团队的重建,更是关系到中国足球未来的发展方向。《体坛周报》的资深记者马德兴提出,在选帅过程中应当广泛征求球员的意见,将“领导意志为主”的决策模式转变为“以球员为本”。
他指出,足协在教练选拔中常常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预设标准。虽然这些标准可能符合当前中国足球的实际情况,但未必能满足球员们的真实需求和期望。历史上有过足协宣布某教练下课,却有众多国脚公开支持该教练留任的先例。这表明,教练的选择不应仅由管理者或领导者单方面决定,而应更多地考虑球员的实际需求和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教练的选择不仅关乎教练本身的资质和能力,更关乎其教学理念和与球员的契合度。例如,当足协选择伊万作为国足教练时,其采用的“442菱形中场站位”打法与国足目前的实际状况并不完全相符。这不仅是因为国足多年来未采用过单防守型中场的踢法,更因为伊万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未能得到球员的充分接受,甚至可能引发了部分球员的抵触心理。这种情况在比赛中得以体现,导致了比赛失利和结果无法挽回。
与中国的选帅方式相比,日本足球的发展理念中,“球员第一”的原则显得尤为重要。日本足球在技术战术、规定制定以及教练选择等方面,都以球员为中心,围绕球员的发展进行。这种理念注重球员的个体发展和团队配合,使日本足球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鉴于此,我们希望中国足球协会以及更高层级的部门在未来的教练选拔中,能够真正倾听国脚和球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他们渴望怎样的教练,以及教练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中国足球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最符合中国足球现实、最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选择。只有真正做到“以球员为本”,中国足球才能在国际赛场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