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伊万战术遭国脚抵触,选帅需征询球员意见。

来源:来看直播

中国足协近期在深入推进国家队的选帅工作,面对这一重要的任务,应当对每个细节予以重视和审慎考量。《体坛周报》的知名记者马德兴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提出应该重新定义选帅的依据,从过去的“领导决定”转变为“球员第一”的原则。

在马德兴看来,足协在选帅过程中的做法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尽管根据现有中国足球的实际情况拟定标准和要求可能是合适的,但这些标准未必完全符合球员们的期望和需求。以过去的例子为鉴,当年足协宣布霍顿下课时,竟有十几名国脚公开支持霍顿留任,这是中国足球历史上罕见的国脚们与足协的立场对立的情景。

在当下,一名真正合适的教练对于中国足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练不仅要让球员能够理解并学习到新的东西,还必须能在球场上将这些知识有效运用和展现出来。这样的教练才是中国足球现在最需要的。传统的选帅方式——由管理者拟定标准,甚至是由领导者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显然已经不再适用。选帅的标准和过程应该更多地考虑国脚们的需求和实际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当中国足协在选择伊万作为教练时,却忽略了他的战术打法“442菱形中场站位”与当前中国足球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契合。这种打法在中国队中从未被采用过,而且伊万的教学风格也没有得到国脚们的完全接受,甚至引发了部分球员的抵触情绪。然而,这种抵触在比赛中并没有被公开表达出来,而是在实际比赛中逐渐显现出来,导致了比赛的失利和无法挽回的结果。

相比之下,日本足球的发展理念中有一条值得中国足球学习和借鉴的经验,那就是“球员第一(Players First)”。无论是在技战术的发展、规定的制定,还是教练的选择上,都将球员的利益放在首位,围绕着如何有利于球员的发展来展开工作。而在中国足球乃至整个社会中,“领导决定”的观念依然存在。

因此,期望中国足协以及更高层级的部门在未来的选帅工作中,能够真正倾听国脚和球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他们渴望怎样的教练,并在选帅过程中充分考虑“教学法”的问题,从而作出符合中国足球现实的最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选择。这样的改变将有助于推动中国足球的进一步发展,让球员们在更好的教练指导下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