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日足基础训练佳,中国青训重成绩,偏长传。
直播吧7月26日消息,前国脚杨旭在退役后选择了投身于青训工作,并明确表示要学习日本青训的成功经验。在接受“围观体坛”的采访时,杨旭深入谈及了中国足球与日本足球在青训方面的差距。
——关于为何选择学习日本青训
杨旭解释道,经过对欧洲和日本青训的认真比较,他认为日本青训的内容和方法更适合亚洲球员。他亲眼见证了日本青训的扎实和系统化程度,孩子们在6到14岁的基础打得非常牢固。这样的基础训练,再结合后期去欧洲的进化,能够让球员的上限更高。他强调,学习和借鉴不是盲目跟风,而是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和短板。就个人观察而言,日本足球真正地研究了亚洲与欧洲的足球文化差异、人种差异,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效果。
日本足球能够慢慢赶超欧洲水平的关键在于,他们并非简单地模仿强者。无论是德国、巴西还是西班牙的足球风格,他们都会仔细研究,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部分进行学习。他们不仅研究了具体的训练方法,还不断关注欧美的新变化,并将其整合到自己的训练内容中。例如,日本在控带、拉球、踩球以及向后带球的训练上非常细致,甚至会精确到哪个动作用第几个脚趾触球。
——关于中国足球青训队的差距
杨旭指出,现在的中国青训过于强调科学训练,却忽略了刻苦的精神。中国的孩子们在天气不佳或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往往不愿意训练,这可能与家长的过度呵护有关。相比之下,日本的孩子们在训练和比赛上的强度要大得多。他提到自己家的小孩参加日本足球比赛的经历,从早到晚的比赛后还要进行额外的加练,而日本的小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强度。
谈及行业待遇时,杨旭表示带青少年的待遇远不如带职业队高。然而,带青少年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投入。这是一个需要细心教导和培养的过程。虽然职业队的工作看起来更轻松,但青训工作是培养未来的基石。
——关于日本足球的独特之处
杨旭提到,日本足球现在已经不再过多强调技术基础。因为对他们来说,技术是基础中的基础,就像吃饭使用筷子一样自然。然而,他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引入战术和体系的概念。例如,小学六年级之前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技术,但之后他们必须按照教练的战术进行比赛。教练们在孩子12岁之前注重技术的积累和练习,然后开始筛选那些会传球、速度快、头脑聪明的孩子来适应整个体系。
与此相反,我们的青训过早地开始强调结果和战术,限制了孩子们的技术发展和创新思维。这样做的结果是在短期内容易出成绩,但长期来看却限制了孩子们的发展空间。
——关于家长认知与青训的未来
杨旭指出,现在已有部分家长开始认识到青训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求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来培养孩子。然而这还只是少数人的努力。他强调了青训工作需要更多家长和从业者的参与和支持才能取得成功。他表示自己从事青训工作的初衷是先培养孩子的兴趣然后再从中挑选出有潜力的精英去国外深造或在国内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进行培养。
他提到过去十多年中国足球走了很多弯路急于求成快速成功的心态导致了诸多问题。他认为我们需要用十年的时间来打牢基础培养出一代真正的足球人才在这期间即使输给越南、泰国等队伍也不能动摇我们的决心与信念要有长期坚持的决心与信念。
总的来说杨旭的青训理念和学习日本足球的经验都为中国足球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虽然路途漫长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看到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