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德兴:选帅需明几个关键点,国足成功需谨慎选

来源:来看直播

在直播吧7月24日的报道中,《体坛周报》记者马德兴针对中国国家足球队(国足)的选帅话题再次进行了深入点评。

首先,他回顾了国足选帅的“八大标准”。这一标准的制定始于2002年世界杯后中国足协的自主选帅。那次选帅过程严肃认真,体现了前所未有的态度。国家体育总局在高层指示精神指导下,进行了“大反思”和“大批判”,足协召开了多次会议,广泛征求意见,最终确定了新帅的八个选拔标准。

这八大标准包括:对外友好并愿意帮助提高中国足球水平;待人诚恳,善于合作,愿意听取各方意见;对足球的认识水平高,有成熟的足球理念;年富力强,有责任心,敢于管理;有辉煌的执教经历;足球理论水平高;最好有带领国家队的经验;价格合理。这些标准涵盖了从人品到水平等各个方面,显示出中国足协在选帅问题上的深思熟虑。

然而,马德兴指出,尽管这些标准看似全面,但似乎又有些空泛。标准中并未涉及足球场上的指导思想、技战术理念等更为重要的内容。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男足国家队在过去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技战术打法一直在不断改变。从佩兰时代的硬度与身体强调,到里皮的整体踢法,再到各种不同的防守反击和中场布置,中国男足的打法一直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对于中国足协来说,更重要的是“谁来选”的问题。球迷和老百姓最朴素也是最高要求就是希望中国足协能找到一位能率队进军世界杯的主教练。然而,这么多年来,中国足协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人脉,领导层不断更换,对外交流活动中也一直给人以“生面孔”的感觉,难以建立起长久的合作关系。因此,靠经纪人牵线搭桥成了主要的选帅手段。

此外,选帅过程中还存在领导个人意志左右选帅结果的问题。有时,排序首位的候选人几乎从未能够最终当选。这使得选帅专家小组成为“背锅”的对象,导致不少资深教练拒绝再参与国字号队伍的教练选聘工作。相比之下,邻国如韩国和日本在选帅过程中更加注重专业人士的参与和责任承担。

这一次,中国足协希望由外聘的“技术总监”来牵头负责新一任国家队主教练的竞聘工作。这一改变被视为一个积极的信号。虽然具体的选帅结果还有待时间来给出答案,但至少希望有一个更明确的负责人来改变过去选帅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总的来说,中国足协在选帅问题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更明确的标准和思路,更需要建立起自己的人脉和专业的选帅团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那位能率中国队进军世界杯的主教练,才能让球迷和老百姓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