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季夏窗关闭,中超引援趋向理性消费。
在2025赛季国内职业联赛的第二个转会窗口中,风起云涌的转会市场在6月23日正式开启,直至7月21日落下帷幕。权威足球转会网站“德转”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24点,共有108笔涉及中超俱乐部的转会交易。这些交易中,有47笔是球员转入,61笔是球员转出,较之去年同期的数据有了明显的增长。这一转会市场的活跃度反映了俱乐部对于新赛季的积极布局。
根据中国足协今年1月公布的通知,这个转会窗口期为各俱乐部提供了充分的时间来完成内外援的补充或是原有人员的调整。这个为期近一个月的时间,正是各队为下半年比赛征程蓄力的关键时刻。具体到数据,转入转会和转出转会的笔数分别高于去年同期的相应数据,而总转会支出约达409万欧元,虽然较往年有所增长,但总收入却只有约109万欧元。
深入分析今年的转会市场,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首先,所有16家中超俱乐部均参与了此次转会交易,其中9家俱乐部在引援方面有所支出。特别是浙江队引进了罗马尼亚国脚前锋米特里策,其涉及的转会费高达200万欧元,使得他成为本窗口期的“标王”。此外,新鹏城俱乐部也以100万欧元的价格买断了以色列籍后腰卡尔采夫。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转会窗口期中,租借类转会的比重依然较大,并且有偿租借的交易量相较去年有了明显的提升。中超俱乐部本次窗口期完成的租借类转会交易累计73笔,约占各类转会总交易数量的七成。这既为大部分俱乐部提供了灵活的引援方式,也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
由于本赛季中超联赛单季外援注册人数限额的调整,各俱乐部的外援调整空间相对有限。因此,具有国字号球队经历的本土球员成为了转会市场的热门。为了能够在中超赛场上获得出场机会,许多拥有国字号球队经验的球员都选择了改换门庭。
在外援方面,虽然交易总量低于本土球员交易量,但外援的引进却以“少而精”为特色。例如云南玉昆俱乐部引进了身价高达250万欧元的罗马尼亚国脚中卫布尔克,这显示了俱乐部在引进外援时的精挑细选。这样的引援策略不仅提升了球队的实力,也为球队在联赛和杯赛中的表现提供了保障。
新的外援不仅适应迅速,还能立即建功。如上海申花的新外援阿苏埃在个人中超首秀中就破门得分,帮助球队客场战胜了主要竞争对手北京国安。这样的即插即用即建功的例子在转会市场上并不鲜见。
总体来看,如今的中超各俱乐部在引援方面比以往更加小心翼翼。受到大环境和财力的影响,各队更加注重选人质量而非单纯的价格。随着联赛渐渐回归健康的发展轨道,俱乐部引援理性消费的趋势愈加明显。这也是此次转会窗口期交易活跃度有所提升但交易额度总体不高的原因所在。
这次转会窗口期不仅反映了各俱乐部的战略布局和策略调整,也预示着未来中超联赛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和精彩。在经历了“金元足球”时期的大起大落之后,如今的中超联赛正逐渐走向成熟和稳定,为球迷们带来更多精彩的比赛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