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VS日本,上次失利时间?有更惨失利吗?
在女篮亚洲杯半决赛的激烈对决中,中国队在主场遭遇了遗憾的失利,以81比90不敌日本队,失去了晋级决赛的宝贵机会。尽管赛前球迷们对中国队的形势抱有乐观的期待,特别是考虑到韩旭与张子宇这两位内线巨星的强大实力,以及日本女篮在身高上的明显劣势——她们全队的平均身高尚不足1.8米,第一高度更是只有1米93。
然而,比赛结果却出人意料。中国女篮在比赛中的发挥显然不尽如人意。全队三分球仅23投6中,命中率仅为可悲的26%,而对手日本队则以34投16中的优异表现回应。尽管中国女篮在身高上占据明显优势,但在篮板球上仅以微弱的优势(多抢了一个)领先对手。
输球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首先,从战术打法上说,中国队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中锋线的韩旭和张子宇尽管具有巨大的统治力,但在比赛中无法有效遏制对方的外线机会,这使得日本队在外线屡屡得分。与此同时,当这两位核心球员的命中率下降时,分差便被对手逐渐拉开。
其次,从篮球理念上讲,日本女篮的打法越来越现代化,而中国队的战术打法则显得相对传统。这并非首次中国队在风格上被日本队所克制。回顾历史,如2021年和2019年的女篮亚洲杯决赛,中国队均以微弱的分差惜败。尤其是2015年在武汉举办的亚洲杯决赛,中国队更是在主场以50比85惨败给日本女篮35分,这无疑是中国篮球的痛处。
自那以后,日本女篮便开启了亚洲杯的五连冠之旅,直至2023年才被中国队打破这一纪录。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队的教练组没有从中学习和调整。令人好奇的是,面对日本队打法的不断进化,中国队的教练组是否应该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战术调整?过去十年里,中国队多次在与日本队的对决中处于下风,这不禁让人质疑教练组是否过于自大或轻敌。
这场失利无疑给中国女篮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提醒了我们,篮球比赛不仅仅是身高和力量的对抗,更是战术和智慧的较量。在未来的比赛中,希望中国女篮能够吸取教训,调整战术,重新找回胜利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