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盘点NBA水货球员

来源:来看直播

NBA的历史中,关于“高薪低能”的球员现象屡见不鲜。在工资帽急速提升的时代背景下,诸多看似风光的大合同却成为了不少球队的沉痛负担。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合同金额远超个人实际贡献,同时排除了因严重伤病导致状态下滑的特殊情况。

一、2016年工资帽暴涨的“泡沫受害者”

钱德勒·帕森斯是其中最为突出的案例之一。在被灰熊队签下后,他的四年里只出场了95场比赛,场均仅得7.2分,投篮命中率仅为39.3%。这种表现与高昂的合同金额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因反复的伤病和训练态度问题被球迷戏称为“场边模特”,灰熊队的这份合同也被评为“史上最烂”。

另一位代表人物尼古拉斯·巴图姆,在黄蜂队期间数据暴跌,攻防两端效率都垫底。2020年他被裁掉后,才以底薪的身份加盟快船重新焕发活力。这反映了黄蜂队对于所谓的“空间型前锋”的幻想买单,实际上他的作用远不如底薪球员。

二、天赋异禀却未兑现的“摆烂陷阱”

安德鲁·维金斯在森林狼时期场均得分接近20分,但效率低下且防守散漫,被球迷戏称为“公务员篮球”。然而加盟勇士后转型为3D球员才真正值回身价,但原先的合同却成了“天赋浪费税”。本·西蒙斯在76人后期拒绝投三分且季后赛心理崩溃,被交易至篮网后表现平平,其高昂的薪资与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三、数据刷子型的“体系弃婴”

哈里森·巴恩斯在独行侠时期场均18分,但效率平平,关键时刻的表现往往令人失望。球迷戏称其为“哈基石”。而托比亚斯·哈里斯在76人时期虽然场均得分接近20分,但占据了大量的薪金空间,季后赛屡次哑火。

四、为“过气球星”买单的冤大头

克里斯塔普斯·波尔津吉斯在独行侠时期出勤率低下且季后赛表现不佳。然而加盟凯尔特人后却焕发第二春,这让人质疑独行侠是否用错了说明书。鲁迪·戈贝尔在爵士时期虽然三次获得DPOY(最佳防守球员),但2022年季后赛却被勇士的小阵容打爆,且进攻端常拖空间,尽管其年薪高达4000万美元但依然被视为溢价明显。

五、特别提名:个别球员毁了一支球队的财政健康

约翰·沃尔是火箭为接手其合同而送出首轮签的典型例子。乔金·诺阿则是在尼克斯队期间四年只出场了53次比赛,场均得分仅4.6分,成为了纽约重建的绊脚石。

那么为何总有人会拿冤枉钱呢?这背后涉及到了多种因素:包括经理们的赌博式投资、工资帽泡沫的暴涨、数据误导以及血泪教训等等。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从2020年开始球队开始更加注重“性价比”,类似的垃圾合同已经大幅减少。然而历史遗留的一些毒药合同仍然困扰着一些球队如尼克斯和黄蜂等。未来需要警惕的是“文班亚马效应”,即摆烂队为了留住人才可能再度制造溢价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