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篮球危机:基础崩塌

来源:来看直播

中国足球的伤痛尚未平复,中国篮球又遭受了新的打击。NBL顶级强队安徽文一队基本确定即将解散,这一消息无情地揭示了中国篮球基础正在崩溃的现实。

回顾安徽文一队在NBL的十年征程,其起源可追溯到CBA的十年封闭自足期。这十年间,中国篮球急转直下,如同断崖式坠落。顶层设计者的短视与盲目,既得利益者的贪婪与自私,共同绘制了这一古怪、扭曲的末日景象。

这种末日景象不仅仅体现在基本逻辑的模糊不清上。CBA曾号称效仿美国NBA制度,以长达十年不扩军和新晋球员选秀为主要特征。然而,这种效仿背后却缺乏合理的逻辑基础。美国的NBA是一个独立于任何组织的商业联盟,其扩军决策主要考虑经济利益。而CBA既不独立,也不够商业化,更不考虑经济利益,这导致了一个奇葩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拥有20支球队的团体,霸占着全中国的顶级资源,自肥自利,并以保护投资人利益为名,进行着自夸自大的行为。

在这个垄断既得利益的话语体系下,一切重大政策的出台都显得混沌不明。当初CBA扩军的理由如今变得模糊不清,为何不采取升降级政策?为何只效仿NBA而不学习与中国实际更接近的欧洲职业篮球?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答案。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CBA像一条寄生虫一般,逐渐吸干中国篮球的生机与活力。

末日的另一体现是绝对的垄断。CBA对中国篮球资源的垄断不仅限于取消升降级制度,而是全方位的。首先,在青训方面,CBA推行的球员选秀制度让所有球员的命运都变得不可预测。只有20家CBA俱乐部的青训球员享有豁免权,这表面上是为了模仿NBA,实际上却是一种垄断青训成果的“断子绝孙脚”。

CBA俱乐部获得了无偿占用全国无数基层俱乐部、体校乃至专业队青训成果的“超级特许权”。无论是走青训还是选秀,基层教练和培训机构都难以获得应有的报酬。这种险恶局面让中国篮协的条例成为了一纸空文。

十年来,全国各地篮球青训迅速萎缩,在许多省份实际上已经消失。这是因为许多基层教练和培训机构拼尽全力选材、培养,却最终只能眼看着自己的努力被CBA白嫖。

再者,CBA对球员的垄断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以保护投资人利益为名减薪,对球员合同施加诸多限制,原本应至少在理论上可以自由流动的转会市场如今却变成了关系户市场。优秀球员往往被合同绑定,即便合同到期也不得另寻出路。这种局面到底是职业联赛还是奴隶庄园?

讽刺的是,CBA在模仿NBA的同时,却在关键时刻玩起了自己的特色把戏。除了特殊的优先权制度外,CBA还朝令夕改,用前朝的政策斩本朝的球员合同。这导致了周琦合同纠纷等旷日持久的纠纷,中国公认的第一国手整整两年无球可打。

如今的中国篮坛,希望何在?如果有热情和实力为中国篮球投入的人,他该去哪里?投资NBL?还是投资青训?如果有天才涌现,他该如何成长?在CBA特色的合同体系下,他可能会沦为永世不得自由的球场奴隶。

因此,当人们看到中国男篮从2015年长沙亚锦赛夺冠后的短暂复苏后仅用了四年就急转直下时,就不难理解了。没有人愿意为看不到希望的未来努力。中国足球如此,中国篮球也正步入同样的境地。

这是湖北日报记者郭晓明对当前中国篮球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