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篮亚洲杯铜牌,中国泪别,宫鲁鸣下课呼声高,老将离队。
这次的女篮亚洲杯,给人们带来了复杂的情感体验。虽然中国女篮最终在领奖台上获得了铜牌,但与原先的冠军期待相比,这份奖牌的背后更多的是无奈和遗憾。特别是在与日本队的比赛中,失利的结果完全出乎大家的预料。
作为东道主,全队上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们咬紧牙关训练了很久,背负着国人的期望,但最终在主场输掉了有希望赢下的比赛。赛后,选手们眼含热泪的场景令人心痛。许多人对主教练宫鲁鸣进行了指责,认为他的战术和用人方案存在问题,呼吁他应该“下课”。
宫鲁鸣是否被指责得过于冤枉?这次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从比赛的细节来看,问题主要在于战术布置和人员调配。
双塔阵容在这次比赛中成为了“短板”。宫鲁鸣所采用的韩旭和张子宇的“双塔”组合,听起来很有说法,一个经验丰富,一个是“未来之星”。然而,在面对日本队这种外线特别强的队伍时,两人的移动慢和反应慢的短板被放大了。尤其是张子宇,尽管天赋异禀,但因年纪小、防守经验不足,被日本队围点打援,整个体系都跟着失控。
比赛中,日本队通过连续的转移球和快速出手打乱了中国队的节奏。整场下来,日本队命中了高得惊人的三分球,而中国女篮则完全被压制。最让人心寒的是,在中场休息时,队伍并没有做出有效的调整。大家都在等待教练换阵型、变战术,但宫鲁鸣继续坚持原有思路,直到比赛结束,分差越来越大。赛后他自己也承认,“双塔”组合存在问题,但为时已晚。
再说说与韩国的季军争夺战。虽然中国女篮赢得了胜利,但问题在于这场球本该早点在半决赛甚至决赛中上演。王思雨的表现成了这场比赛的最大亮点。她不是首发,却在替补出场后迅速盘活了全场。反观宫鲁鸣在关键比赛中的用人策略,却让人无法理解。他首发了状态不佳的李缘,而王思雨的表现明显更出色。王思雨的状态并非突然爆发,而是从热身赛到小组赛都多次在关键时刻救火成功。然而宫鲁鸣却坚持一套阵容打到底,这种用人观念显得过于教条和保守。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宫指导的态度。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这次比赛可以打个及格分,这让许多球迷感到气愤。比赛可以输,但不该输得这么坦然。对于战术错误,宫鲁鸣并没有进行反思,避重就轻,没有做出核心的调整。这让人怎么服气?
随着老将黄思静可能离开国家队,新人如张子宇等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张子宇的确天赋异禀,但一个年纪未满18岁的小姑娘被推到台前承担主力重任是否合理仍需商榷。她的短板如防守脚步慢、对外线拉扯应对不足等都需要时间成长来弥补。队伍不能只依赖“双塔”打法,需要老将的稳定和新人的拼搏相结合。然而宫鲁鸣的换血策略显得太快太猛,一边大量启用新人,一边又不信任已经成熟的球员。战术层面不够灵活,队员之间磨合不到位是目前最大的隐患。
女篮不缺人才和斗志,缺的是一双能看清局势、懂得调兵遣将的眼睛。宫鲁鸣显然已经越来越跟不上现在的节奏。这一届亚洲杯并非终点,而是一次警钟。如果现在还不改变,等到下一届国际大赛时可能不仅仅是遗憾一块铜牌的问题了,而是整支队伍的信心和未来都将被拖垮。因此,对于中国女篮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需要认真反思和调整战术布局以及人员调配以迎接未来的挑战。